同济创客(八)张楠:用真爱和勇气探索纤维世界
在同济创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张楠说,这种感觉就像读“大五”一样。显然,对于她来说,同济的环境是再熟悉不过了。在这里,张楠念了自己心仪的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给排水专业;在这里,张楠于本科毕业前申请了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同济分基金,并顺利拿到了资助,成立了上海同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化”),走向创业之路。
真的开始创业了,张楠对这件事还是没有太大的信心。“申请完基金之后,真的没有把创业想象成是一件能成功的事,只是抱着尝试的心态,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创业方面的很多知识都完全不懂。”张楠回忆称。
张楠的焦虑很快就被打破,拿到资助之后,同济孵化器便开始了系统地孵化。“同化”刚成立时,有老师帮着注册,有老师带着做账,创业遇到难题可以找老师帮助,一系列的服务让张楠很快地进入到创业者的角色。
上海同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楠
不断扩展技术应用领域
就这样,张楠和她的“同化”开启了新的征程,一路披荆斩棘,始终专注于技术改进和产品完善。如今,同化的核心竞争力日益凸显,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天然有机纤维机理及其应用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具备纳米纤维素产业化基础的公司。
领先的技术需要更广泛地应用出去,因此产品应用领域的拓展成为了同化这些年的重要突破点。张楠告诉记者,这两年同化重点开拓了两个新应用领域,一个是绿色建材,我们研发的纤维材料低比例掺杂在建筑所需要的粉体材料(如砂浆、腻子粉等)里面,就可对建筑施工、运输、丢弃环节所生产出来的建筑扬尘起到抑制作用,降低建筑施工带来的PM2.5和PM10。另一方向就是在动物营养方面。“常规家畜饲料如麸皮、粗糠等霉菌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原料来源不稳定、饲料利用率低,同时影响营养摄入,增加家畜发病率。”同化专为家畜设计开发纯天然纤维浓缩物,能够完全满足家畜饲料中粗纤维的需要;它具有超强吸水膨胀能力,增加家畜饱腹感,提高饲料利用率;且不含霉菌毒素污染,能降低家畜发病率。
张楠补充说道:“我们所做的材料属于一种新的基础材料,与传统材料的区别在于纯天然、可再生,在生活和工业领域都可以用到,市场需求量非常大,可以说没有天花板。全球有超过百亿的市场容量。”
迈过挫折就是长了一岁
如今,同化的思路非常明确,就是基于产品技术,不断拓展技术应用领域。而这种转变,恰恰是因为前期发展的受挫。
同化创业一直很顺利,无论在业务上还是技术上都比较有优势,但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同化的单量明显下降,张楠开始逐渐稳定方向,开始重视科研,“以前也重视科研但是没有提到这样的高度,提升技术再寻早新的应用方向,继续做深。”
通过对市场前景的研判,张楠决定以从废弃物中提炼有机材料纤维素为基础,产品应用着重向复合材料增强、有机助滤、生物营养、食品医药等多领域拓展。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同化陆续开发出微晶纤维素、纳米纤维素、饲用纤维、纤维助滤剂等多项材料及应用技术。
在张楠看来,转型和起步是公司发展最难的两个阶段。尤其是转型,转型不过去,就有可能面临失败;转型成功了,相当于企业又长了一岁,又增强了一次疾病抵抗力。
经过八年的快速发展,同化新材料已经成为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企业,做到了国内有机纤维领域的专家。成立至今,同化先后荣获上海最具活力科技企业、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优秀思源企业与优秀资助企业、优秀大学生创业企业等荣誉。
张楠个人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2017年3月7日)、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首批科技创业英才、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建功立业奖、福布斯杂志评选的亚洲30位30岁以下创业人物等多个殊荣。
坚持做喜欢做的事情
张楠说,创业的过程就是每天都在解决问题。在她看来,创业从某种意义上和在学校里面很类似,所接触的东西都是新的,都是要不断去学习成长。
创业如果不能够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就意味着要转行,也就默认了自己之前所做的事情是失败的。创业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坚持,你愿意坚持地做,这就成功了一半。
现在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多,作为新生力量,他们对于市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会选择做一些挑战性的尝试,成功率很难保障,很多大学生在还没明白创业为何的时候,就毅然投身创业,往往是不可取的,并且这样的创业能够坚持到最后非常少见,要么失败要么转行。
大学生要尽量避免“裸创”
在同济,那些具备创业特质的大学生,可以将课题放到同济孵化器创业苗圃,请创业导师先参与指导,然后再选择成立公司。这些创业导师有来自成熟企业的老总或高管,也有已经创业成功的师兄师姐,尤其是同门情谊,自己学校出来的创业者的成功对后面的人鼓舞效果很大。张楠创业之初也是受到孵化器安排的创业导师的指导和鼓励,才能够平稳渡过初创时的艰辛。创业苗圃这样的平台能够很好地避免学生“裸创”,在成立公司之前将项目及团队打磨成熟,成功率有很大的保障。
谈到创业成功率,张楠给了她自己的想法:应该有一些好的鼓励政策或者补贴政策。一方面鼓励对创业有兴趣的大学生先加入创业企业,无论是实习还是工作,让他们进入到创业企业看看真实的创业是怎么回事,可以避免盲目创业;另一方面,加强对成长期创业企业的关注和扶持,了解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的瓶颈,提高创业成功率。
张楠称:“创业需要团队,每个人的角色分工不一样,你可能身上具备创业者的某一个特性,但你自己不一定能创业成功,如果加入到团队里面,彼此互补,创业成功率更高,也能走的更远。”
文章由《中国孵化器》采访、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