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同济创客(二十一) 王祥:致力于让数据说话的人
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物联网被称为信息世界的“第三次浪潮”。据统计,2015年国内从事物联网数据采集领域的企业已达数百家,相信还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
成立于2015年的上海联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泉智能”)是一家集数据采集、数据展示、数据报警、数据分析、数据决策于一体的高科技型企业。公司以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导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基于云平台的污水、空气、能耗和生产数据等一系列数据监测信息化解决方案。
2016年11月19日,联泉智能成功从来自全国各地的399件作品突围,荣获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赛金奖;同时,公司在成立第二年便荣获“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16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作为一家非互联网软件企业,一年多的时间达到这样的销售额难能可贵,新锐之气让人青睐和期待。
上海联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王祥
平台的帮助比资金更重要
联泉智能的创始人王祥在同济大学读了八年书,本科就读于医学院,后来转专业去了机械学院,并在经管学院辅修了经济学,研究生念的是软件学院。王祥解释他的这种“不安分”,是因为自己比较喜欢全方面的汲取,不太喜欢特别专业的东西,或许这就是他早已潜伏的创业基因。
王祥特别谨慎,尽管他自己一直想创业,但是他认为还得通过工作来汲取经验,不到成熟的时候不出来创业。当王祥离职出来创业的时候,已经有几个项目在手。凭借其优异的表现,王祥顺利拿到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同济分基金第十七批基金的最高资助额30万,并正式入驻同济孵化器。
在孵化器这个平台创业,给王祥的创业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平台很重要,不单是一笔钱的资助,更多的是大家都有一种‘同济’的归属感,彼此团结,我们在‘同济’的几个客户,往往都是没有签合同就先付钱先干活。”创始人王祥称。因为是在“同济”的大平台,所以大家都彼此信任,目前通过园区平台直接或间接联系到的客户已经占到全部客户的20-30%左右,有力的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
数据监测信息化解决方案
联泉智能目前的方向主要聚焦在环境、能源、生产等方面,通过进行数据采集,然后根据用户需求,做标准+定制化数据服务。王祥说:“与一般意义上的数据展示不同,我们做的更精更细,除了数据采集工作之外,还重点打造一个大数据分析平台,制定相应的算法,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服务。”
联泉智能利用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仪、数据转换器、以及其他网络、存储和计算设备来完成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存储。将这些原始数据作为主数据,并对其中重要的业务数据进行抽取、整合以及必要的格式转换,然后载入到数据仓库中,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联泉智能目前制定了四大监测模块,即生产数据监测模块、能耗数据监测模块、空气数据监测模块、污水环保监测模块。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来构建大数据分析系统。同时基于SOA、开放式的开发平台,为客户提供了包括PC端、移动端的丰富应用,通过这些应用,方便客户查看相关业务数据、行业资讯以及数据分析结果等信息。
“传感器以上的部分都由我们自己来做,让数据来说话是我们奋斗的使命。”王祥称。
当然,为了保证整套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也为了用户的数据安全,联泉智能也搭建了完善的运行监控和接口管理模块,并且形成了规范的安全审计流程。
联泉智能团队
创业需要多积累行业经验
王祥在研究生阶段,跟着导师做过一些软件外包项目,接触到一些项目的创业者,其中有些是国外留学回来,因为找不到高薪的工作,觉得有落差就开始自己创业。这些人家庭条件不差,觉得自己有本钱,就贸然创业,结果不了了之。王祥认为,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不具备两三年以上的行业经验,出来创业很危险。尤其是环境保护这样偏传统的行业,如果刚刚接触这个行业,意味着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做调整,那么在刚起步的阶段就非常艰难。
“我自己工作几年之后和当时毕业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毕业出来就直接创业,那么公司‘速死’的可能性极大。创业永远伴随着风险,无论公司发展到什么阶段,都要保持稳定,要在稳定的基础上把公司发展壮大。”王祥说。
结语
没有先拿到回报再去投资的事情。创业就是一种投资,是用技术和精力去投资,需要看得长远。从起步到现在,联泉智能已经渐渐走上正轨,王祥称2016年是公司的“产品年”,因为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产品的研发和完善。“明年将是我们的‘客户年’,一方面我们要深度挖掘原有客户,看看怎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另外一方面,在现有成型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开拓新的客户,使公司客户从质和量两方面有质的飞跃。”
文章由《中国孵化器》采访、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