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园区概况 >> 企业风采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十九)进入企业网站
发表时间:2017-04-25  阅读次数:3632次

同济创客(十九)杨晓林:专注基因检测应用平民化的人

        上海凡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凡济)是一家获得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同济分基金第十四批基金资助的创业公司,由生物、自动化、材料、化学等领域的12名研发人员和2名市场人员组成,现在发展为共计20人参与的一个小型创业团队,凡济定位于基因检测领域生物样本处理这一细分市场,专注于样本纯化相关基础技术体系开发,旨在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的、高品质的国产核酸(基因)纯化相关产品生产型企业。目前其产品为全自动离心柱式核酸提取仪及配套快速手工试剂盒,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快速、高效的核酸提取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配套有分子生物学实验相关上下游试剂和仪器。

上海凡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杨晓林

深入探索基因检测领域

        基因检测领域目前应用市场非常宽泛,并且其应用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尤其是近几年基因检测技术迅速的在各行各业被应用,凡济创始人杨晓林觉得未来样本处理这一细分行业可能会存在很多机会,目前大家对于传统的采用血样进行基因检测比较了解,但其实采用无创性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将有更多的需求,比如口腔拭纸,唾液等,未来实验室检验科、法医都可以使用。

        凡济前三年一直致力于产品基础开发,近几年进行部分生产。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将产品应用于中国市场,更主要的是要推向国外市场。真正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发现国内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出这种产品,能够达到进口水准的更少。目前公司21种产品,有6种能够达到进口水平,其中一个类别是远超过国际进口水平。杨晓林说道。

突破自我寻求方向

        目前行业内只有凡济的口腔拭子核酸提取试剂能够从单一棉签里的平均DNA提取量达到7-8微克,这类样本的DNA量可以保证仅用一个棉签刮一下就可以进行几乎全部的基因检测项目。这个行业全球的标杆企业是一家来自德国的公司,他们能够提取出来的量一般是0.5-1微克,凡济的平均值是7-8微克,但是由于在这个领域中,0-1微克是之前可提取到的最大量,所以凡济团队用了半年时间去验证这个数值是否准确,他们也和美国的实验室沟通过,美方实验室认为中国技术不可能提取到这个值,但最终经过他们的不断检测终于确认这个数值是准确的。

        “我们前期投入很长的时间建立标准化生产,重点定位海外市场的原因是:一是生物行业中国初创生产型企业不占优势,选用国产试剂的用户更加在意价格,所以导致产品几乎没有利润。其次就是因为个人情怀,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技术很简单但是却很暴利,而国外很多企业借此赚取中国人的钱,所以既然我们现在技术上有优势,可以有机会赚外国人的钱,何乐而不为呢?杨晓林打趣说道。

艰苦起步坚定坚持

        杨晓林早在2007年时就接触并且使用无创产品,当时市场上才刚刚提出无创检测产品的概念。2009年国家推出零首付政策,杨晓林表示当时只是单纯的想体验下如何注册公司,了解其流程是怎样的。2013年杨晓林孩子的出生是一个契机,他觉得再不拼搏,可能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因为创业是存在风险的。思前顾后他决定将复旦工作辞掉,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创业。

        从复旦离职的时候全家只有二十几万元,一开始租毛坯房,当时觉得最多一年公司就可以产生收入,但是事实运作起来并不是如此。杨晓林做实验前前后后有上万次,桌子摆满瓶瓶罐罐全部都是精心配置好的各种试剂,上千次失败,所有试剂全部扔掉,不断推倒重来。三年多时间公司已经投入好几百万,房子也抵押进去,由于初创型企业受关注度较低,所以也拿不到贷款和前期投资,2015年公司最关键的产品研发出来,我们寻求100万资金,让出近20-30%的股份也没有投资人愿意。因为中国投资机构很少会投研发,他们认为这不是正常的经商之道,风险很大。杨晓林如是说。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几年前基因检测技术在普通民众看来还是一个很高大上的技术,做一个最普通的监测也需要四五千元,杨晓林的理想是能够让老百姓可以自己使用检测仪器。他表示,接下来公司产品研发方向会致力于开发民用型工具,使仪器能够应用到民用,这其中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成本低,一个是老百姓需要有这个民用概念,他有信心最多两年,我们的基因检测仪器一定可以应用到老百姓。

        杨晓林一直很庆幸能够随着行业趋势一步步走下去,因为做技术的人能够真正学以致用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我觉得蛮幸运的,本身我也喜欢接触新鲜的东西,创办公司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技术,还要学习财务、学习管理,会让我涉及许多新鲜领域,目前研究的东西还能够继续研究很久。杨晓林向记者说道。

        “同济孵化器在许多方面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不断鼓励和支持我们,特别是企业发展后期,通过孵化器的积极引荐,让我们有机会参加众多行业内活动,因此很多投资机构都愿意与我们进行交流沟通。感谢同济孵化器十几年如一日真心帮助每个企业。杨晓林感慨说道。

 

文章由《中国孵化器》采访、撰写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二十)    [上一篇]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十八)    [下一篇]

Copyright:Copyright@2011-2013T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联系电话:65987070转各部门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1779号